肩胛下肌症候群 (Subscapularis syndrome)

肩胛下肌症候群 (Subscapularis syndrome)

在肩夾擠症候群中,棘上肌和棘下肌病變是常見的傷害。然而肩胛下肌的失能卻常被忽略。研究中發現,投手肩內轉不足時 (GIRD),需要肩前傾 (Protraction)來達成減速期,長久下來會使前鋸肌、下斜方肌失能,造成肩夾擠症。其實肩外轉不足也會使肩胛骨上轉不夠,而造成肩夾擠症。

肩胛下肌的作用在使肱骨內轉,並在肩側舉時,協同擴背肌、大圓肌壓低肱骨頭。若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駝背、圓肩或因為肩部受傷需長期固定,會讓肩胛下肌適應性縮短,這樣就會產生夾擠症。另外肩胛下肌過度活化也會使後側旋轉肌群 (棘下肌、小圓肌) 被抑制,因而外轉不夠。在肩外展0゜時,做肩外轉的測試,這時最能鑑別肩胛下肌的受限程度 (相對手臂平舉90゜時而言)。

肩胛下肌的評估包括1: 肌束是否過度緊繃縮短 (肩外轉程度不足,時別是在肩外展0゜時)、2: 肌力不足 (對肩下壓測試、壓肚子,推離後下背)、3: 尋找激痛點 (肩外展時在肌腹中段及上段位置),若出現這些問題,則需把肩胛下肌列入肩痛的原因。

治療上則根據對應的問題來設計適合的動作。緊繃縮短者給于被動式低重量的拉伸,若肌肉力量不夠則負重內轉訓練,有激痛點 (taut band) 則做缺血性接壓放鬆。另外也需針對肩外轉肌 (棘下肌、小圓肌) 及肩胛骨的穩定肌 (特別是下斜方肌、菱形肌、擴背肌)來做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