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疼痛 – 癱肩痛 I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中風後疼痛 – 癱肩痛 I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中風病人的肩膀痛在臨床上很常見,約佔中風病人的1/3以上。除了中風前就有的肩部問題外,中風後因為肌肉無力無法活動、肌肉痙攣、關節攣縮等,也會造成新發生肩部疼痛。

半脫位 (Subluxation)

半脫位是否會造成中風後的肩痛,仍有爭議。因為中風後肱骨頭懸吊的肌肉和肩胛骨支撐的肌肉無力,光是手臂的重量就有可能會造成肩關節半脫位。另外睡姿不良、搬動病人時不小心拉扯,也是原因之一。半脫位有可能在中風早期就發生,例如2周後,最常見的還是中風後2-3個月。治療的方法包括使用吊帶、貼紥 (Strapping)、經皮電神經刺激 (TENS) 及平時要注意手臂的擺位 (Positioning)。

不正常的張力 (muscle tone)

中風後肌肉不正常的張力是癱肩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包括無力 (Flaccidity)、肌肉痙攣 (Spasiticity)及肩關節攣縮 (Contracture)。研究中癱肩痛在出現肌肉痙攣的中風患者身上更常見。上半身以肩內轉、內收的肌肉張力最大 (包括肩胛下肌、胸大肌、擴背肌、大圓肌),其中肩胛下肌、胸大肌最常被提及。治療的方式以肉毒桿菌注射搭配物理治療,注射的位置以肩胛下肌最多,加上被動的關節活動,以達到恢復關節的活動度。

中樞性疼痛 (CPSP,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中風後的神經病變疼痛,角色仍不清楚,但大都認為癱肩痛的發生是多因素的。

一般性的肌肉骨髂問題

旋轉肌袖損傷、五十肩、肩夾擊症、二頭肌腱炎、拉扯性神經損傷同樣可能會發生在中風後的病人,統計上跟一般族群的發生率差不多。治療上包括復健治療,關節內類固醇注射 (然而近期研究指出,關節內注射,在癱肩痛的患者沒特別有效)、星狀神經節阻斷術 (早期研究有人提出)。另外因為中風患者行動不良,在幫助患者時,要特別小心肩部的拉扯,研究中也提到,需要別人輔助移動的病人,癱肩症的比例也較高,可能和照顧的方式有關係。

癱肩痛的很多治療方式,在實證上常互相衝突、解讀也不同。代表其多因素,且因人而異的特性。因些需要更仔細的評估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