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狀肌在那?
犁狀肌,位於深臀部,屬於深臀肌群的一部分,從薦椎側前緣和薦結韌帶發出,終止於股骨大轉子的後側緣。大部分的坐骨神經是從犁狀肌下經過(8成),少部分從犁狀肌中間穿出,另有一部分坐骨神經分成兩股(脛束和腓束),而犁狀位於兩股之間。當犁狀肌過度緊繃或發炎腫脹時,除了本身疼痛,也會刺激到坐骨神經,產生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怎麼判斷是犁狀肌症候群?
犁狀肌症候群,其實只是屬於深臀肌症候群之一,但臨床上常混用。會出現臀部酸痛、壓痛、若是坐骨神經被影響到,會引起小腿後方酸麻,像是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偶而會合併薦髂關節痛及下背痛。據統計約佔下背痛的5%左右,當然也可能出現雙夾擊的現象 (坐骨神經同時在腰椎和犁狀肌受到壓迫)。需跟近端膕肌痛、子子肌/閉孔內肌症候群、坐骨股骨夾擊症來區別。患者久坐後更痛、久坐後起身加劇。有很多測試來檢查犁狀肌症候群,包括 FAIR test, Beatty test, Freiberg’s test, Pace sign, Active pyriformis Test 等等,可以參考前篇 “下背部 – 不是所有的坐骨神經痛都是脊椎的問題”。
治療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神經抑制劑 (Gabapentin, Pregabaly),另有研究使用 Mannitol*5天加上每天 Vit B(B1,B2,B12)*6 週也有幫助。
物理治療
犂狀肌在髖前屈時會幫忙髖內收,在正常角度時為髖外轉及髖伸,所以常看到犁狀肌代償臀大肌、擴筋膜張肌而過度緊繃。物理治療時放鬆、伸展犁狀肌,強化其他的肌群,可以改善。
超音波導引乾針治療
超音波導引乾針治療,能避免造成坐骨神經的損傷,而且針刺時,可以看到犁狀肌的肌跳躍 (為激痛點治療成功的證據),在臨床上常常使用。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以超音波導引,可以單純使用麻醉劑 (Lidocaine)、類固醇、增生治療、肉毒桿菌(後線治療) 做犁狀肌的注射,都有顯著的效果。另外因為犁狀肌跨過薦髂關節同時連接薦結韌帶,所以當使用增生治療時,也會針對這些部位做注射。
此外在坐骨神經旁做神經解套注射,利用解套的藥劑將把坐骨神經旁的沾黏剝離、把周圍空間撐大避免坐骨神經受到壓迫,並且可在超音波下看到解套後的坐骨神經游離滑動,也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