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離心運動 vs. 向心運動
髕骨韌帶疼痛,還是要搭配運動治療,讓髕骨韌帶能適應承重。最常用的是離心收縮的運動 (出力時肌肉慢慢拉長)。作者提出了一個單腳斜板深蹲的動作,即可以當作復健運動,也可以當成評估的測試。
上半身直立,單腳下,雙腳上,膝曲到90゜或依疼痛程度來調整。這種動作,能夠讓力量集中於髕骨韌帶 (Fig. 1)。
然而也有專家提出,同時有離心及向心收縮的重量訓練,反應更好,包括 Hack squat (Fig. 2) 和 Leg press(Fig. 3)
四階段運動治療: 等長收縮停留、等張收縮、承重釋放、正常運動
作者提出一套方式,以單腿等長收縮停留 (isometric hold) 開始, 漸近至等張收縮運動 (isotonic load),再進行到承重釋放運動 (energy storage exercise),最後才回復到原本的運動。過程當作以微痛 (3分痛/10) 作為運動量的上限。並且在隔天以單腳斜板深蹲的疼痛程度來評估運動是否過量或需要繼續休息 (24小時後,不應超過原本的疼痛)。
第一階段
等長收縮停留也可以當作其它階段的暖身運動、運動後的止痛治療、及填補復健運動的天數。當用到最大承重量的75%,停留45秒時,會讓髕骨韌帶疼痛降低,並可以用來確定膝前痛是否為髕骨肌腱疼痛; 其它像髕股骨疼痛症候群,反而會更疼痛。坐姿膝撐時,膝屈角度約為30゜-60゜,若是無健身的設備,可以Spanish Squat 來代替,膝屈約70゜-90゜,5組 X 45秒停留,一天2-3次。
第二階段
至於第二階段的等張放縮運動,則是持續到完全重返至運動場為止,組數和次數跟其他重量訓練差不多。 一開始的重量 4組 X 15下,最大重量時 4組 X 6下,隔天操作。
第三階段
至於第三階段的運動則要注意强度是否足夠但也不能超過負荷,例如跳躍的運動單腳要能承受1.5倍的體重,負荷程度可以用運動後單腳斜板深蹲是否疼痛來做標準。初期三天一次,可以用 第三 -> 第一 -> 第二階段即 高 -> 低 -> 中強度來做三天的組合,以符合膠原纖維的適應反應。量的要求先於質的要求,例如跳躍的次數達成後再來要求跳的高度及速度。
第四階段
此階段得和球隊、教練、球員協調,同時要完備力學上的肌肉力量及關節活動角度。
其他因素
- 考慮整個筋膜鏈的狀況,例如臀肌無力、膕肌無力、髖、踝活動度不夠,以致膝蓋承重過大。
- 髕骨韌帶疼痛需要長時間的復健過程,用科學的方法和量化的疼痛測量方法來了解自已的進展狀況,可以減少不當的期待。
- 應該主動加入運動治療,需要時配合被動治療 (包括徒手治療、注射治療包括PRP、類固醇、口服藥物、電療、體外震波),不能只靠別人。
- 若有過度敏感化 (hyperirritable tendon),或中樞敏感化 (central sensitization) 的情況,需要更漸進式的治療,一開始甚至從雙腿等長收縮停留開始。
參考資料:
Patellar Tendinopathy: Clinical Diagnosis, Load Management, and Advice for challenging Case Presentations,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5;45(11):887-898. Epub 21 Sep 2015. doi:10.2519/jospt.2015.5987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atellar tendon related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2018;4:e000383. doi:10.1136/bmjsem-2018-0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