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 氏症候群 (Eagle syndrome)

Eagle 氏症候群 (Eagle syndrome)

正常的莖突 (styloid process) 大約是2.5公分長,然而因為外傷、發炎、任何原因造成莖突過長,因而壓迫周邊的神經血管所造成的症狀,就稱為 Eagle 症候群。 據統計大約 4% 的人莖突過長,其中4% 可能會產生症狀。

莖突起於顱底,位於下頜骨後和乳突之間深層的位置,和其連接的肌肉包括莖突舌骨肌 (stylohyoid m)、莖突舌骨韌帶、莖突頜骨韌帶、莖突舌肌 (styloglossus m),莖突咽肌 (stylopharyngeus m)。它們加上二腹肌 (digastric m),作用都是拉抬咽喉的位置,幫助吞嚥。

而很多重要的神經血管會從這些肌肉之間穿過: 包括內頸動脈從莖突前內側進入顱底 (via carotic cananl)、內頸靜脈及腦神經第X,X、XI對從莖突旁內側穿出顱底 (via jagular foramen)、第VII對腦神經從莖突正後方出顱底 (via stylomastoid foramen)、第XII對腦神經從內後方出顱底 ( via hypoglossal canal)。所以當莖突舌骨韌帶鈣化、莖突過長時,就會壓迫到這些神經或血管,產生相對應的症狀。

Eagle 症候群算是一種神經痛 (neuropathic pain),症狀包括吞嚥痛、舌後疼痛、咽喉痛、甚至會感傳到下巴、耳朵,一般是單側性,轉頭時症狀加重。

Eagle 症候群屬於臨床診斷,再搭配影像學檢查,最準確的影像是3D重建CT 影像,可以看到過長的莖突,及莖突的型態、位置。

治療上

保守治療: Eagle syndrome本質上仍是一種神經病變痛,所以包括止痛藥、類固醇、三環抗鬱劑 (TCA),抗癲癇藥物都可以使用。

注射治療: 目前討論的都是以舌咽神經阻斷為主,論文中提到有超音波導引莖突旁注射 (peri-styloid)、超音波導引咽旁間隙注射 (parapharyngeal space)、及從口內注射 (intraoral),然而這些位置仍有很多神經血管經過,注射時也要考慮到風險。

手術治療: 當前術方法都無法改善症狀,且影像學上確認有過長、鈣化的莖突,則可慮手術切除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