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和高位頸椎(C1, C2, C3)有關,三叉神經的頸核 (Trigeminocervical nucleus),可以接收高位頸椎的疼痛,而產生頭部的傳導痛,例如眼眶、顳側的頭痛。詳細症狀請參考部落格文章: 肩頸部 -> 頸因性頭痛。痛源可以是枕神經痛、C23椎間盤、小面關節、枕下肌肉…所引起。
寰椎關節 (C12 joint, AtlantoAxial joint, AA joint) 也是頸源性頭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據估約佔15% 的頸源性頭痛患者。患者在枕下諸肌、C12關節,寰椎(C1)横突常有壓痛點,轉頭會加重頭痛,轉頭的角度也會受限。然而單靠症狀最多只有60%的準確度,而且跟其他類型頭痛有時仍會難以區別; 最直接的方法還是寰椎關節的診斷性兼治療性注射。
寰椎關節是由第二頸神經(C2)支配,外側是未受保護的椎動脈,內側及後側是C2 DRG (背根神經節),最常見的病變仍是退化性關節炎及外傷。一般是以影像導引 (X光或超音波) 由後外側入針。
根據 Samer N Narouze 的研究,有效率 (疼痛改善一半以上) 佔80%,其中一半(即40%) 完全改善,所有注射的患者中,4成的患者在注射時有短暫的反痛現象。然而效果隨時間下降,在3個月後,有效率降到25%。如果要提高持久性,也許可以考慮射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