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術後疼痛症候群 (FBSS: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腰椎術後疼痛症候群                                               (FBSS: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隨著人口老化,愈來愈多人開過腰椎手術。但很多人開完刀後仍然覺得疼痛,或是出現了新的疼痛,都可統稱為” 腰椎術後疼痛症候群” – FBSS。據統計 FBSS比例甚至高達 1/3。

FBSS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下背痛的原因太多,因此如果影像學檢查上稍有異常 (例如MRI 看到椎間盤有突出,或X光看到脊椎滑脫),很容易被當成元凶而抓去開刀。想當然,手術後仍會疼痛,有報告甚至有5成的案例都是如此。另外肥胖、抽煙、保險需求、憂鬱和焦慮、本身有脊椎狹窄、持續性退化、手術後沾黏、術前已有肌肉的萎縮或痙攣都是發生FBSS的原因和危險因子。

處理原則

1。保守治療

復健和藥物還是治療的首選,藥物包括抗癲癇藥物(Gabapentin, Prebagalin),止痛藥(NSAID),類固醇,嗎啡類藥物,抗憂鬱藥物。常期使用嗎啡類止痛藥,容易引起便袐、憂鬱、雄性素缺乏、免疫力下降,應該儘量短期使用。

2.重新尋找病因

如果開刀前後症狀相同,顯然要考慮其他原因; 例如 “小面關節退化”、”椎間孔狹窄”、”臀上皮神經卡壓” (也可能會痛到腳)、或是 ”薦髂關節痛” 等等,腰椎融合術後,特別容易發生薦髂關節痛及相鄰上下椎的病變。

3.術後沾黏

約佔手術後新發生疼痛的1/3,包含 ”脊椎外沾黏” (筋膜、肌肉、疤痕)及 ”硬膜外沾黏” (神經根旁)兩種,前者直接做沾黏處理,後者可以作脊椎內視鏡(Epiduroscope; PELP)或X光導引硬膜外顯影,兼有診斷和治療的效果。

介入性疼痛治療

1.硬膜外類固醇注射(ESI)

針對有神經根壓迫症狀的背痛,可以適用硬膜外注射,是相當常使用的方法。同時併用硬膜外注射和抗神經痛藥物更有幫助。

2.診斷性阻斷術

當懷疑是 ”小面關節” 或是 ”薦髂關節” 所導致的疼痛,先做影像導引診斷性阻斷術,如果改善,可以用葡萄糖/PRP注射,也可以做射頻燒灼(RF ablation)。

3.沾黏鬆解

脊椎外的沾黏及疤痕處理,可以用增生治療/PRP、針刀、筋膜鬆馳手法來處理。脊椎內沾黏,可以硬膜外注射水解酶(Hyaluronidase) +- 類固醇, 或是直接以脊椎內視鏡將沾黏鬆解。

4.神經調控

對於頑固疼痛的患者,在脊椎內置入刺激器(SCS, spinal cord stimulator),藉由電流刺激抑制疼痛傳導並改變疼痛閾值,以麻感取代痛覺,達到止痛的效果。適應症和實證充足,是新興的疼痛治療方法。

至於FBSS再開刀,因為成功率低 (約只有1/3),大都不建議。除非已經造成大小便失禁,運動失能、嚴重的神經學症狀,或是植入物的問題,才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