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會陰痛,是慢性骨盆腔疼痛症之一。疼痛的位置通常是在外陰處,外生殖器附近,坐著或頂到時會更痛,痛起來甚至可以反射至整個骨盆腔,因此病情嚴重時,工作,性生活,甚至大小便都會引起疼痛,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痛苦。
慢性會陰痛的患者,婦科、泌尿科理學檢查,內診,甚至超音波,內視鏡檢查,常常都正常; 即便有些小發炎,但和疼痛的程度不成比例。也因此有些患者最後只好用上身心科的藥物來治療。疼痛一但成為慢性,其實可以用慢性疼痛的治療觀念來處理。從以下三方面來治療:
1.神經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此處的神經是由會陰神經負責(小部分由後股皮神經),會陰神經是由薦椎的前側發出(S2, 3, 4), 最常見神經性疼痛的原因是生產時,骨盆受到壓迫,而使神經受傷。一般為單側性,但臨床上也看到非產程所致,雙側性的案例。神經卡壓的位置以薦棘、薦結節韌帶之間,以及Alcock’s canal 最常見。傳統的治療方式是以X 光導引神經阻斷法,但治療時需在開刀房中進行,同時有暴露在放射線下的憂慮。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超音波導引注射,在診間即可操作,也不會暴露於放射線下,還可以搭配電刺激器,更精確的阻斷。
2.骨盆底肌筋膜疼痛
骨盆底肌的痙攣是慢性會陰痛常常被忽視的一個原因。可能的症狀包括頻尿、性交疼痛、便袐、會陰部的酸、漲、緊繃、沉重感。診斷上是以找到會陰部附近的肌肉激痛點為主。確實的發生率並不清楚,不過有報導指出約佔7%。骨盆底肌是核心肌群的一部分,治療首先以物理治療為主。包括呼吸訓練、痛點放鬆、疤痕釋放、神經滑動術。徒手治療效果不張時,還可以做局部激痛點的注射。
3.中樞疼痛去敏化
疼痛中樞敏感化是慢性疼痛後常見的現象。包括神經病變,感傳痛(referred pain) 等機制,會造成痛覺敏感(觸碰時會出現痛、麻、酸、癢等其他的感覺異常),輕觸痛(很輕的碰觸就會誘發疼痛)。中樞敏感化和壓力調適、睡眠、身理、心理創傷、預期疼痛的焦慮有關係。常用的去敏化藥物包括Gabapentin、Pregabalin、抗鬱劑、鎮定劑(口服及塞劑)、肌肉鬆弛劑…等
慢性骨盆腔疼痛(慢性會陰痛)需要多層次、多學科、多次的治療,包括疼痛科、婦產科、泌尿科、復健科等等。據統計約14%,30-50歲的婦女都有這樣的困擾,如果疼痛超過6個月以上,各方面的檢查又都正常,可以把慢性骨盆腔疼痛列入鑑別診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