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Polyvagal theory) – Part I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Polyvagal theory) – Part I

常聽到醫師跟病人說出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其實自律神經的理論已從原本的二分法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其中副交感神經最關鍵的為迷走神經),修正為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交感神經、腹側迷走神經、背側迷走神經)。這種從演化、神經解剖方面來理解自律神經的運作,更能解釋、解決病人臨床的問題。

自律神經的分化

自律神經依據演化的位階,依序為

腹側迷走神經 (新迷走神經、Ventral Vagus n.,包括顏面神經CNV、VII、IX、XI)

從腦幹疑核 (Nucleus Ambiguis) 發出,為有鞘膜神經,支配顏面、咽喉、上1/3食道、心、肺。腹側迷走神經活化時,人會有安全感、正面情緒、良好的社交參與狀態。

交感神經 (Sympathetic Nerve)

由脊椎T1-L2發出,在脊椎左右兩側形成交感神經鏈,頸椎部有上頸、中頸、星狀神經節,下端左右鏈融合成 Gaglion Impar, 中段發出臟器神經 (Splanchnic n.),支配全身。當人面臨危險時,交感神經就會被活化,進入戰或逃的狀態 (fight or flight)。

背側迷走神經 (舊迷走神經,Dorsal Vagus n.)

從第四腦室底發出,為無鞘膜神經,支配心、肺、消化系統 (降結腸除外),至於生殖系統、降結腸、直腸、泌尿系統則由骨盆臟器神經發出。這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神經調控。如果人處於不能負擔的生命威脅狀態 (例如重大創傷),身心會進入這個狀態,降低消耗 ,甚至關機,假死狀態 (feign death)。

自律神經的階級運作 (ANS Hierarchy)

高階的腹側迷走神經活化時,可以對較低階的交感神經及背側迷走神經有 “剎車” 的作用,讓身體走出陷入的自律神經狀態。低階的自律神經也可直接跳至高階腹側迷走神經,並無一定次序。腹側迷走神經也可以同時和交感神經一起作用,例如競賽時,和諧的競爭; 或和背側迷走神經一起作用,例如正在享受親蜜關係。有些疾病,身體會在交感神經及背側迷走神經之間轉換,例如雙極情緒障礙、腸燥症。

腹側迷走神經和其它四對顏面神經 (CN V, VII, IX, XI) 會彼此協同作用,一對神經有問題,其它神經也會出問題; 治療其中一對神經,其它對神經功能也會改善。因此利用活化腹側迷走神經及顏面神經的方法,能夠調節我們的自律神經,讓身體離開陷入的狀態。例如當陷入交感神經狀態時,會焦慮、緊張、暴怒、酸痛、失眠、心悸、便祕; 陷入背側交感神經狀態時,會憂鬱、木僵、疼痛、解離、暈眩、過敏等。所以活化腹側迷走神經及其它四對顏面神經,可以改善以上的症狀。

參考資料 迷走神經的自我檢測與治癒 Accessing the Healing Power of Vagus Nerve, Stanley Ros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