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在臉部三叉神經分布的範圍,產生陣發性的劇痛,可以是像觸電、刀割、刺痛等偏表淺的嚴重痛覺。通常會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

一般都是單邊發作,雙側只佔5%左右,右邊多於左邊,以臉頰及下顎部最多 (即三叉神經的上顎及下顎支)。多發生於50歲以後,女性又比男性多。有時發作時會合併臉部的抽搐,所以有痛性抽搐(Tics Douloureux)的形容, 嚴重的患者可以合併臉部皮膚充血,流淚,流涕的情形。

另一特色是常可以找到誘發點,這是因為神經過敏所致,只要刺激到臉部那個點,例如說話,刷牙,喝水,甚到吹到風,走路震動,都會誘發三叉神經痛。所以厲害的患者,會用手托腮,或是咬字不清,以避免動作到誘發點產生疼痛。

藥物治療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第一線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一般的止痛藥,Aspirin, NSAID, 並沒有太大的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

  • 抗癲癇藥物 (Oxcarbazepine, Carbamazepine, Gabapentin, Pregabalin, Phenytoin, Lamotrigin )

80%患者初期使用都會有效。如果治療失敗,可以增加劑量或是合併使用 (例如Carbamazepine+ Gabapentin),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嗜睡,步態不穩,皮疹過敏,血液變化。想要達到最好療效,藥物需要規律服用,治療中也得定期血液檢查,以達到治療效果及避免副作用。

  • 肌肉鬆弛劑 (ex. Baclofen)

有時會有效果,副作用也是嗜睡,步態不穩,噁心。

  • 肉毒桿菌 (Botulinum Toxin)

肉毒桿菌皮下注射治療三叉神經痛,由2005 年E.J. Piovesan etc. 發表在Neurology 的研究開始,受到廣大的迴響,當然也受到質疑,後續隨著對肉毒桿菌在疼痛治療的應用及了解,慢慢為其他醫師接受,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肉毒桿菌目前已應用在偏頭痛,顏面抽搐疼痛等治療。用來治療三叉神經痛時,副作用包括顏面表情不對稱,面部水腫。副作用短暫且可完全恢復 (分別是7周及2 周),以及施打容易是最大的優勢,最近的研究中滿意度甚至達到7成 (Cephalgia, 32(6) 443-450)。

其他輔助療法

  • 針炙,中藥,理療,按摩

這類資料眾多,療效不能確定,因人而異,我的想法是一方面用藥做基本治療,一方面不妨嘗試,畢竟疼痛的原因很複雜,而且各家都有成功的例子,在患者的角度下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   星狀神經節阻斷術

    疼痛日久,多會引起疼痛敏化反應,放大疼痛的感覺,並且使交感神經永遠處在過激的狀態。所謂疼痛的惡性循環就是如此,此時已是草木皆兵,背弓蛇影,隨便一點刺激都會誘發強烈的疼痛。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的反應,降低疼痛的敏感度,同時針對頭頸的疼痛也有治療的效果。目前都是以超音波導引注射,較以往的盲打安全性大大提高,在門診就能施打。

手術治療

如果以上治療無效,疼痛已經影響到生活甚至出現憂鬱等症狀,即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治療包括

  • 經皮定位射頻療法

在X 光定位下,將射頻針從嘴角經卵圓孔放入顱底三叉神經節內,確定位置後進行治療,破壞疼痛的神經,由於是在局部麻醉進行,患者可回饋特定的位置,因此能夠單一選擇性的治療神經,破壞小,成功率約7-8成,副作用包括神經熱凝後造成的複視,咀嚼無力,顏面感覺麻痺等。

  • 開顱微創血管減壓手術

在耳後做小傷口開顱手術,到達顱底,分離出壓迫三叉神經的血管,並用墊片保護神經不再受壓迫,成功率可達到9 成,而且沒有傷害到神經,幾乎沒有感覺痲痺的副作用。然而屬於開顱手術,需承擔開顱手術及麻醉的風險。

  • 伽碼刀放射治療

電療的一種,以 r 射線照射三叉神經根,鈍化感覺的傳導,50% 在1個月內,80%在2個月內,可以達到止痛的目的。副作用是放射線造成的乾眼症及顏面感覺痲痺。約3成左右的患者,在3-5年後可能會復發,而需要第二次的治療。

三叉神經痛,發生的嚴重度、頻率、治療效果都差異很大,保持開放的心,從藥物控制,到神經阻斷,放射治療,以至於微創手術都可以和醫師討論施行,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